undefined

關於嬰兒猝死(SIDS),身為父母的人都相當重視。理由只有一個,我們都會有孩子--無論是男孩或女孩。已經是爸媽、或身為準爸媽的你,需要清楚地知道,台灣在 2016 年,平均每月至少就有一名嬰兒猝死,猝死的原因,絕大多數更與「環境意外」有關!

2017年3月30日,新聞再次報導一則慘劇--「來不及長大,5 個多月大的女嬰,疑似翻身導致窒息」。即使我們深知嬰幼兒鬆軟的床、厚重的衣物、趴睡、溫差過大等因素,都容易導致嬰兒猝死的時候,對於疲憊不堪或恰恰轉身離去的爸媽來說,卻幫不上任何忙。

每每發生嬰兒猝死,總是立刻粉碎一個幸福的家庭,因此我們必須嚴肅且持續的詢問:為什麼防護做的如此周全,意外卻依舊不斷的發生?我們該如何行動,才可以再降低嬰兒猝死的機率?

 

2016,究竟有多少嬰兒猝死

根據統計,在美國每年有超過 3500 個嬰兒在睡眠中突然死亡,嬰兒猝死症(SIDS)占了新生兒死亡的一半以上,其中絕大部分更是因為窒息所導致。在台灣,幾乎每月都可見到 1 至 2 起嬰幼兒猝死新聞,尤以季節冷熱交替之際,發生次數更見增長。

 

「救救我的孩子!」一名 5 個多月大的女嬰,被父母抱著跑進基隆長庚醫院大喊救命。女嬰在凌晨 3 點喝完奶後,放在嬰兒床上睡覺,過了 2 個小時回來查看,卻見他面部朝下一動也不動,趕緊幫女兒翻身,但不斷呼喊拍打都沒有反應。女嬰到院前已失去呼吸心跳,經 1 個多小時搶救,最終仍宣告不治。

這個場景是每一對新生兒的父母做夢都不願意見到的,也讓所有新生兒父母聽起來就心驚。

 

嬰兒猝死症 (SIDS)

嬰兒猝死症(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, cot death, crib death,簡稱SIDS),是指嬰兒在 1 歲之前突然不預期死亡的現象,且在死後進行驗屍與詳細現場調查,仍找不出死因的情形下才能判定為此症。通常嬰兒猝死症通常多發生於睡眠期,發生時段多為 0 時至 9 時之間,通常並無證據顯示,死前有掙扎或發出聲音的情況。

 

根據統計,嬰兒突然且非預期死亡的個案中,有 80% 可歸因於嬰兒猝死症,剩下則包括感染、遺傳性疾病、心臟疾病等。 90% 的嬰兒猝死症出現在頭 6 個月以內,高峰期出現在嬰兒 2-4 個月大的時候,且絕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睡眠時間,新生兒父母非常難以預防。

在台灣,嬰兒在 6 個月大之前需要施打的預防針不少,因此疫苗的施打,也常常被誤認為與嬰兒猝死症有一定的關係。而嬰兒猝死症發生,在冬季發生比例高於其他季節。初步分析原因在於溫差大、棉被厚重及父母易熟睡所導致。

 

猝死危險因素

雖然嬰兒猝死症真正原因目前無法確定,但許多因素已經被證實會增加嬰兒猝死率:

1.睡在鬆軟的床或蓋著被子睡覺
目前各國都有不少案例,指出鬆軟的床、厚重衣物與被子、玩具、枕頭、毯子等,都容易產生窒息。因此醫師多建議床鋪表面必須堅實,且床上不宜放置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。嬰兒不建議與他人同睡,但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,即使是雙胞胎與多胞胎,也應該分床睡眠。

2.俯睡(趴睡)
根據文獻顯示,美國在1992年前,醫生更多建議的是趴著睡或者側睡,直至美國兒科學會及兒童健康及人類發展研究所發起 "仰睡倡議(Back to Sleep)",有效將新生兒死亡率降低了 53%,因此仰睡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的關係相當明顯。

3.香菸、毒品、酒
新生兒的器官發展未完全,因此接觸到刺激品亦容易猝死。由於新生兒的氣管比較軟弱、發育不全,如果聞到菸味,為了避免刺激,氣管會收縮,加上腦部發育不成熟,很容易就會窒息猝死。尤其不僅是面對面抽菸,就連衣服沾到 "三手菸",嬰兒都可能受害。因此提醒在接觸嬰兒前,把全身衣物換掉,並且洗澡把菸味沖掉,才能讓遺憾沒有機會找上門!

4.早產兒及新生兒體重過低
台灣地區,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(據內政部統計處公佈103年人口出生數為210,383人),以目前周產期死亡率 ( 指死產或出生後七日內死亡者 ) 15 ~ 20/1000而言,每年約 3155 ~4207 名新生兒死亡,其中出生 "極低體重早產兒" 就佔了75%以上。而伴隨早產的各種急、慢性問題,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。

5.溫差過大
2017年2月初的寒流,共造成154人猝死,猝死病人大部分是 50 歲以上。而嬰幼兒則因過度保暖,反而發生 "捂熱綜合症" 問題,俗稱 "冬季中暑"。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還沒發育完善,產熱量大,出汗散熱緩慢,常導致嬰兒身體高熱、大汗淋漓,嚴重者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紊亂,造成多重併發症,甚至迴圈衰竭。

屏除早產及遺傳疾病外,雖然仍有不少方法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的發生風險。但攤開數據檢視,嬰兒猝死事件依舊,代表截至目前為止,我們並沒有提出有效的改善對策,僅能祈求與提醒爸爸媽媽們,自身多加注意。

 

最安全的環境,新生兒保溫箱

新生兒保溫箱又稱嬰兒暖箱,是一種經過精密設計,有利於新生兒生長發育的特殊 "嬰兒床"。 它可以通過凈化空氣,調控溫度和濕度,給新生寶寶一個適宜的環境,幾乎接近母親子宮的環境。保溫箱由控溫儀自動控制,以保證箱內的溫度維持在一定範圍,有利於寶寶在裡面生長。

 

新生兒保溫箱的作用主要有兩個:一是為有需要的寶寶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,其主要的特點就是恆溫、恆濕、無噪音,而且由於跟外界相對隔離,減少了細菌感染;二是嬰兒在保溫箱裡不用穿衣服,更利於醫護人員對嬰兒的觀察和治療,醫護人員可以隨時觀察孩子生命體徵的變化,而且保溫箱可以連接各種監護儀器,醫護人員可以直接監測到嬰兒的體溫、心跳、脈搏、呼吸、血壓、腦功能等情況。

新生兒保溫箱有這麼多作用,那麼可不可以自己買了保溫箱在家裡給寶寶住?答案是 不容易

首先,保溫箱價格昂貴,即便是早產嬰兒,很多父母出於經濟原因考慮,也希望寶寶可以儘早出保溫箱。其次,保溫箱需要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操作,而且需要定期檢修和消毒,因此不適合居家用。第三,嬰幼兒期的寶寶長大速度飛快,制式保溫箱不須幾個月就不敷使用。因此雖然保溫箱"恆溫"、"恆濕"、"無噪音" 及 "淨化空氣" 的特性誘人,看來依舊不適合一般家庭使用。

 

避免「環境意外」,需建構安全的"環境"

iSein研究國內外的案例都發現,嬰兒發生窒息的原因,主要分為幾種,首先為「不自主翻身趴睡」所造成的窒息,因此醫師大多建議嬰兒睡硬床;其次,為棉被或衣物造成「口鼻阻塞」的窒息,醫師則建議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;第三,刺激性氣體及寶寶過熱所引起,醫師亦建議父母戒菸。瞭解嬰幼兒對於環境的需求後,可發現目前要避免 "意外" 所造成的猝死,再多的 "注意" 與 "方法" 都是不夠的,因為 "環境" 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。

 

對早產及體重過輕的寶寶來說,新生兒保溫箱可有效提高寶寶的生存機會,原因就是因為 "環境" 非常穩定。 新生兒保溫箱已行之有年,且有"恆溫"、"恆濕"、"無噪音" 及 "淨化空氣" 等優點,因此克服 "昂貴"、"維修不易" 及 "尺寸夠大" 等問題,就能挽救更多 "來不及長大" 的小生命。

iSein所開發的潔氣床,不再僅僅是眾多寢具中的一種,因為它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"環境",一個恆溫、乾爽、且安靜的環境,並且具備維修簡易、尺寸可變更、從床墊中供氣的特性,將傳統的床具建構成為太空休眠艙新生兒保溫箱

 

建構仿保溫箱環境,降低嬰兒猝死風險
ISEIN所開發的潔氣床(Clean Air Bed),由於具備有1.潔淨空氣系統、2.中空床墊氣流導引設計,透過你(我)的棉被作為隔離罩,架構了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--休眠艙及保溫箱。 成為保溫箱或休眠艙的目的,不僅僅在於控制環境的溫度、濕度及節能,更重要的,是在於避免趴睡或被棉被掩蓋口鼻時,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所引發的窒息。

iSein潔氣床有效解決新生兒保溫箱的難題。首先潔氣床的尺寸,是由隔離罩(棉被)的覆蓋範圍所決定,因此不會有尺寸過大或過小的問題;其次,潔氣床獨有的送風設計,是將潔淨空氣送到躺下之處,再向上輸出。 當嬰兒不自主趴睡時,依舊可以直接吸到潔氣床所提供的潔淨空氣,降低趴睡所導致的窒息風險;第三,即使棉被無意中掩蓋口鼻時,由於棉被內自成空氣循環體系,只要棉被不過於厚重與柔軟(服貼),依舊能有效降低窒息風險;最後,潔氣床提供的溫度可以是溫暖且穩定的,因此不建議寶寶穿著過多衣物。

 

嬰兒猝死症(SIDS)目前依舊難以預測,但除了遺傳的原因外,所有的專家與醫師,都僅能提醒父母該注意的事項。 iSein則認為日夜溫差、空氣汙染、嬰兒翻身等,既非天災亦非人禍,只是自然現象。 故想用 "個人" 注意力來對抗 "自然現象",終究只是治標而非治本的做法,意外依舊連續不斷的發生。

因此唯一解決的辦法,僅有建構「安全環境」,方能避免「環境意外」再次發生。

 

謹祝全天下的媽媽們
母親節快樂!

 

 

 

祁知科技 iseintech

arrow
arrow

    漸行漸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