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你需要閱讀這篇:當你我有一天成為家人的守護者,如何在尋求政府資源外利用科技減輕負擔,攸關著被照顧者是否得以不發生意外或疾病。兼具氣墊床及建構恆溫環境的 iSein 智慧床,將有效避免褥瘡及寒流所造成的猝死。

當美日歐都步入高齡化社會,台灣也將在 10 年內變成高齡化國家,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比率將上看 14%。 根據國發會研究報告,台灣可能將於 2018 年擁有超過 14% 的老年人口,並在 7 年後(2025)老年人口超過 20%,成為超高齡社會。

 

「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。」禮記 ‧ 禮運大同篇中,理想社會這樣描述著。 但理想很豐滿、現實很骨感,打從 2008 年全球經濟泡沫,高失業率成為各國的常態,許多家庭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,政府失去稅收主要支柱(2016 年薪資占綜所稅總收入 72.67%),成為下向沉淪的社會。

 

政府政策 長照 1.0 到長照 2.0

 

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最新的數字,國人平均壽命由 2005 年的 77.42 歲延長至 2015 年的 80.20歲,長期照護的時間也在不斷延長。 有 82.3% 的人擔心自己未來老後將面臨長照需求,其中有 50.3% 的人,家中正有長輩需長期照顧,因此對這個問題特別在意。另外,67.5% 的受訪者認為老後需長期照護的時間,平均會在 7 年以上,其中有 4 成民眾認為平均時間將逾 10 年。

 

政府政策的執行會不會到位,普遍認為最重要關鍵為:
1. 財源是否穩定
長期照顧的財源永遠是政府的最大罩門,尤其在稅收逐年減少的時候。 長照2.0的預算從一開始的房地合一稅、營業稅,到最後定案調升遺贈稅及菸稅,加上原本編列的177億元預算,總算湊齊其一年 330 億元的預算承諾。但在菸稅收入預期逐年減少下,財源終究是最大的挑戰。

 

2. 專業人力是否充足
以長照人力來說,台灣其實擁有10萬名以上領有專業證照的照顧服務員,但是實際投入長照工作僅有2萬多人。 衛福部日前擬定的居家服務支付標準,最嚴重且須24小時照顧的失能者,所能得到的居服時數一個月僅93小時,換算每天僅3.1小時,導致仍需仰賴外籍看護的畸形體制。

 

3. 城鄉資源配置有沒有合理
社區服務體系ABC依據人口密度建置,偏鄉和都市的人口差異、地理空間差異大資源分配不易。 台東縣長濱鄉只有1A、1B、1C,但長濱鄉幅員廣大,區域面積足足是板橋區的6倍,人口老化比率更是偏高,能使用長照服務的民眾極少。

 

目前政策推動的方向,增加預算、服務對象、及服務項目,但究其內容還是在原有的架構上「加碼」。 舉例來說,長照 2.0 增加了 50 歲以上失智者照顧,事實上卻沒有足夠的相關照顧資源可申請。當「有資格」的民眾前來申請政府「有提供」的長照服務時,受限於人力、服務不足,加上申請規範不彈性、未考慮失能者及家屬需求,申請、等待時間過長,以致於我們對政府長照服務沒信心,最後仍是自力救濟或聘用外籍看護。

 

長照政策預留大量「家屬」及「外勞」的照顧空間

 

從 2017 年起長照 2.0 正式上路,雖然照顧對象、服務量能增加,服務更彈性多元,但依舊不足以解決台灣超速高齡化、失能、失智者的照顧需求,絕大多數的照顧工作,依舊需要由長照機構、家屬及外勞來處理。

 

相較於政府的非營利財團法人機構,私立照顧機構的比例兩者為 1:9,可見長照市場確實需求龐大。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,民國 105(2016) 年平均每戶家庭受雇人員報酬所得為 674,344 元,其中非消費支出就高達 201,458 元,占受薪階級的總所得近三成(29.8%)。 因此當家中出現需要照顧的失能或失智者,無論是選擇尋找外勞來看顧、或是辭職在家全職照顧,各家戶的經濟狀況都頓時陷入危機,但政府的長照政策卻無法提供即時的協助。

 

根據 2013 年行政院「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」,15-64 歲已婚女性中,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顧的女性主要集中在 50-64 歲,他們平均每天花費 2 小時 8 分鐘在照顧老人,花費近 3 小時在照顧小孩及老人以外的「其他家人」,與 2000 年調查所得(照顧老人 2 小時 44 分鐘)相比改變甚微,顯示照顧老人與其他家人的責任與負擔,目前都落在家庭中的中高齡女性身上。

 

但現實狀況總是政府數據要來的糟糕許多。

 

照顧者的壓力及環境風險

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顯示,全台灣的家庭照顧者高達 90 萬人,平均每名照顧者每天要照顧家人 14 個小時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整理 2012 年有關家庭照顧者的 10 大新聞,躍上首位的是:「十指扣、雙人綁、不想拖累兒子,癌夫病痛,妻燒炭攜手亡」、排名第 2 的是:「釘妻案老翁,羈押中病逝」、排名第 3 的是:「兄肝癌惡化,槍殺殘疾弟後再自盡」。這些案例清楚的顯示出,長期照顧的家庭照顧者其年紀的「高齡化」的問題;生活的困境無法解決,最後不得不採取這種激烈的手段結束生命。

 

國內家庭照顧者所面對的十大困境(需求)依序為:沒有照顧替手、辛苦不被肯定、溝通不良、經濟壓力、如何選擇照顧機構、對資源的陌生、照顧負荷、不知道自己的照顧是否正確、不知如何處理被照顧者的情緒或疾病問題、情緒困擾調適不良等。 家庭照顧者十大困境的前三位,除了與照顧者放不下有關外,科技(智慧家居)沒有被導入這方面也是主要問題所在。

 

以失能或失智的高齡者面對天氣變化為例,由於自身抵抗力差及對溫度變化不容易產生反應,照顧者需要極其細心的隨時保暖或散熱。 以 2017 年 2 月的寒流為例,全台共有 154 人猝死,死亡案例幾乎都是高齡人士,並且猝死案例常是因為夜晚的溫度急降所致,對於照顧者來說真正難以防範。隨著智慧家居的發展,廠商已開始注意到特殊疾病及高齡患者的睡眠及照護問題。

 

智慧床的發展趨勢 從樂趣演進至醫療

 

每人每天平均至少要睡上 6-8 小時不等,受到生活習慣、疾病、環境等因素影響,在睡眠中其實也有許多意外狀況發生,吸引有心改善睡眠品質的廠商加入智慧床的開發。 大立光在今年(2017)股東會就宣布投入醫療產業,要解決睡眠障礙問題;國外廠商 Sleep Number 也透過自動打鼾偵測、足部加熱系統等創新,在 2017 年的 CES展拿下最佳創新獎(更多詳閱:智慧床墊的發展路徑)。

 

對於需要照顧的長期臥床患者來說,預防褥瘡最實惠的產品是氣墊床;對幼童及高齡者來說,預防夜間感冒最實惠的產品是冷氣房(或暖房)。 為符合長期照顧者的需求,iSein 開發出具備氣墊床功能的改良型智慧床,並透過供應氣體的溫度改變及睡眠者身上的棉被或薄毯,在棉被與床墊之間形成一個小型的恆溫睡眠艙,同時解決褥瘡(或濕疹)及夜間睡眠溫度驟降問題。

 

失能或失智患者,對於床墊還有另一項特殊需求:可水洗。 傳統床墊主要材質為泡棉或彈簧,對於失能或失智者常會發生的漏尿或床墊清洗問題無法符合需求,而現行的 PVC 布料的透氣性與舒適性都不佳,因此可水洗床墊也成為近年床墊發展的主要目標。iSein 智慧床為符合需長期照顧者的需求,搭配可水洗的 3D 高分子纖維材料製作,讓長期照顧者在維持環境整潔的工作,不至於困難。

 

高齡化社會 提早做長期照顧的準備

《Smart 智富》月刊在 2017 年 7 月,與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合作,調查台灣民眾對長期照護問題的認知程度,發現以下 3 大現象:
1. 50.3% 民眾家中長輩有長照需求
2. 48.7% 民眾認為長照費用為每月 2 至 4 萬元
3. 32.7% 民眾認為最遲 30 歲要為長照做準備

 

目前政府為體恤家屬的照顧辛勞,提供「喘息服務」,即衛生局提供給日夜辛勞親自照顧家人的照顧者每年 14-21 天喘息服務。也就是說,您可以利用這幾天,將長輩暫時送到衛生局合約的護理之家(養護中心)(機構喘息),或是選擇由照顧服務員到家裡替代您照顧(居家喘息)的方式,讓辛苦的照顧者可以暫時休息一下。

 

結語
雖然政府在長照服務的執行狀況仍待加強,但對許多已身心俱疲的照顧者來說,仍舊可以提供許多幫助。除此之外,智慧家居也逐漸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,關於防止褥瘡、可水洗及建構恆溫環境的睡眠需求,iSein 智慧床也正在為所有的長照需求者設法做更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

家庭收支調查 - 行政院主計處

現行長照政策到底哪裡出問題?

長照2.0版正式上路,變得更好嗎?

 

延伸閱讀

快速恢復元氣,謹慎預防手術低體溫及術後居家照顧!

站上巨人的肩膀,看智慧家居發展近況及挑戰!

嬰兒猝死?趴睡窒息?潔氣床將床墊變成新生兒保溫箱

arrow
arrow

    漸行漸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