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早上起床第一件事,不是洗臉刷牙,更不是吃早餐,是...哈...哈啾~
每到季節轉換,就是門診大排長龍的開始,除了大人們感冒,兒童門診更常常是今天掛號,明天再來。許多人屢屢看了醫生,症狀卻總是不見好轉,究其原因,就是因為晚上"睡錯了"!

除了醫師與平常注重養生的人外,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感冒的原因,常常就是因為晚上的溫差所造成。而這邊所提到的溫差,並不僅僅限於入夜的氣溫降低,還包括我們自身體溫的下降與身體需求的溫度。坊間有不少保健書籍,紛紛建議最佳的室溫為 20℃-23℃,如果想省電還可以加開電風扇,加強房間的對流。

先不論 20℃-23℃ 的室溫是怎麼定義出來的,光是建議開電風扇這點,就足以讓你三不五時得要去掛號、排排隊,給醫生念你幾句。因為冷氣加電風扇,常常就是睡一覺起來後的感冒元兇!

 

為何醒著的時候比較不會覺得冷?
 


「動一動比較不會冷!」在天冷的時候,我們會常常離開位置四處走動,來暖和暖和身子。而根據丹麥Ole Fanger在1972年的研究也顯示,"人體的活動量" 是感覺不冷的主要因素。

人體在清醒時會有比較高的基礎代謝率,睡眠時的基礎代謝率會降低 10%-20% 左右。代謝率的降低,使得環境溫度相同下,人在睡覺時對溫度的感覺,還是會比清醒時感覺來的冷。研究顯示,每個人的體溫有所不同,但大致都在 37℃ 左右,正常人的體溫在一天24小時內會略有波動,個體之間體溫變動範圍在 0.6℃ 之內,並通常在早上 6 點是體溫最低的時候,下午 4 點則是最高。因此隨著日落與活動量降低,我們的體溫正持續的下降,直至隔天的早上,才完成一次循環。所以我們在醒著的時候,比較不會覺得冷。

但在睡覺的時間裡,當體溫持續地降低時,如果環境的溫度控制不佳(冷氣開太強),或者有強制對流散熱(電風扇),隔天起來就容易感冒與感覺不舒適。

 

冷氣溫度應該設多少?
 


「最容易讓人生病的,不是冬天最冷的時候,而是氣溫急速下降的時候。」不少中醫及西醫紛紛公開表示。
季節轉換的時候,日夜的溫差,常讓我們不知道該不該將厚棉收(拿)出來。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透過腦電圖(Electroencephalograph, EEG)測量受測者睡眠時的腦波,於頭皮黏貼觀測器紀錄人體腦部產生的微弱生物電流,並請研究者對照 23℃、26℃ 以及 30℃ 三種不同的溫度環境,填寫熱舒適度問卷。

研究結果發現,受測者清醒與睡眠時對溫度的感受有明顯變化。在清醒時 23℃ 被認為是舒服的溫度,但睡眠時則被認為太冷;26℃ 在清醒時被認為有點熱,但在睡眠時則顯得冷;30℃ 則是無論清醒或睡眠都被認為太熱。而在透過EEG量測的睡眠品質結果,受測者在 26℃ 的睡眠環境有最佳的睡眠品質,23℃ 次之,30℃ 最差。

根據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,在 2016 年研究中亦指出,男性在環境 26℃ 時的深層睡眠時間長度,優於 22℃、24℃、及 28℃ 等溫度。說明不同溫度變化,已經對主觀感受有所不同,並且會造成睡眠分期上的變化,影響著睡眠品質。

但房間環境溫度的舒適,就等同於被窩溫度的舒適嗎?

 

被窩溫度應該是多少?
 


棉被蓋久了,常常會因為吸收人體的濕氣,讓人剛接觸就覺得濕冷不舒適。雖然眾多公司致力於推出各種不同材質的棉被與床墊,強調空氣的儲存量大、隔溫性好,但對於進入棉被裡的濕氣,卻沒有解決的辦法。因此無論國內或國外,對於如何更貼近人體的環境條件(被窩),相關的研究依然不多。

在冬天時,我們希望棉被窩溫暖一些;在夏天時,卻又希望棉被窩涼快舒爽一些。棉被窩的溫度,到底應該在多少比較合適? 根據調查顯示,被窩溫度在 32℃-34℃ 時人是最容易入睡,如果不希望感到濕,被窩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 50%-60% 最好。

當冬天的溫度低,我們由室內(大系統)進入被窩後,由於棉被本身吸熱與環境散熱快,總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用體溫焐熱被窩(小系統),直到棉被暖和才睡得著。這時被窩的溫度就大致介於 32℃-34℃ 之間。在夏天時,由於棉被本身蓄熱足夠與環境散熱慢,如果被窩溫度過高超過了35℃,那麼就會讓睡眠時的人體新陳代謝過旺,能量消耗增大,容易出汗,睡醒時就會感覺疲勞、睏倦。

因此要有舒適睡眠,與其說需要一個冷氣房,不如說擁有一個舒適的被窩會來的更貼切。

 

缺的不是冷氣 是空氣強制對流
 


由人體體溫、環境溫度、及棉被窩溫度的研究與調查,可以發現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,"需要" 與 "想要" 其實是有不小差異的。我們需要的是 32℃-34℃50%RH-60%RH 的恆溫、恆濕環境,但想要建構的環境卻是 26℃30%RH-40%RH 的冷氣房,這中間溫度、濕度落差所造成的浪費,除了讓荷包失血外,更是空污惡化及地球暖化的惡性循環。

根據中央氣象局數據顯示,2016 年 6 月至 10 月平均最高溫的台北市,平均氣溫約30℃,入夜後溫度卻常常在 24℃-26℃ 徘徊。 當室外環境溫度低於冷氣所設定的溫度時,變頻冷氣機的確來的更加省電。但換個角度想想,室外溫度已經如此宜人,為什麼我們睡覺時還是覺得熱?還是需要開冷氣? 答案正是因為室內與室外的溫度不平衡所致。 當室內與室外的溫度平衡,是依靠自然對流時,房間的溫度分布,自然就有靠窗涼、靠內熱的現象,而床鋪通常又在靠房間裡邊,因此我們現在就是靠冷氣,把外面的風送進來。

我們在「用數據和空間模型告訴你,如何開冷氣省電40倍!」前文中,闡述太空休眠艙與冷氣房相比具有更加省電的優勢。其原因可簡單從空間模型來解釋,太空休眠艙空間為冷氣房的 1/40 時,相同溫度下具有省電 40 倍的能力;其次,強制對流的相比自然對流,可以提升散熱效果 10 倍。因此所有問題不在於是不是該買變頻冷氣,或冷氣應該開 26℃ 還是 28℃才好? 而是如何引導室外(內)的「清涼的空氣」,在人體與寢具接觸介面發生「強制對流」(俗稱"有風"),就可以迅速帶走累積的濕與熱。

 

獨特的潔氣導流設計
 


潔氣床是床墊的一種嗎?為什麼可以解決前述所說的 "濕熱累積" 及 "清涼空氣" 的問題?

「對於潔氣床,我們不認為是床墊的一種,雖然它依舊有床墊。潔氣床更精準的描述,或許是太空休眠艙或嬰兒保溫箱的一種改良型態。」以嬰兒保溫箱來說,優點在於恆溫、恆濕、無噪音及潔淨空氣,這是一般床墊都無法提供的特性,潔氣床則具備提供這樣特點的能力,因此潔氣床更是適合嬰幼兒使用。

潔氣床潔淨氣流循環的過程中,初始由空氣清淨機提供的氣流,透過管路傳輸至潔氣床中,由於空氣的進與出分隔兩處,因此容易取得潔淨且清涼的空氣;再者,潔氣床有目前太空休眠艙與嬰兒保溫箱所沒有的設計--躺下處氣流設計。"躺下處氣流設計"的好處很多,首先可以解決人體與寢具接觸介面的 "濕熱累積";其次,用在嬰兒床上,可以避免嬰兒趴睡窒息;第三,用在手術床上,亦可以做為手術患者空氣加熱系統。這些出彩的優點,若無潔氣床的導流設計,則無法輕易實現。

 

結語
今年夏天還沒開始,新聞就不斷報導台電供電吃緊,看來今年夏天停電是必然。即使我們不是那麼關心限電,最快在今年夏天,也可以透過 "換新床" 的方式來省荷包,畢竟省下來的每一分錢,才是你真正賺到的錢。

 

祁知科技 iSeintech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棉被 冷氣機 潔氣床
    全站熱搜

    漸行漸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